您好,欢迎进入西北大学师德师风专题网站!今天是:

工作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展播(第二十七期)
发布时间:25-07-09   浏览次数:

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篇


教泽广被 身正为范

曹坚

作者与导师彭进业老师(左)在一起


2022年金秋,我进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有幸成为彭进业老师的博士生。彭老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指引我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更以严谨的治学和高尚的人格,为我树立了做学问和做人的卓越典范。

我清晰地记得入学第一天,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与彭老师见面。在与彭老师讨论交流博士研究方向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不能把科研局限在纸面上,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落到实处,做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研究成果。”这番话让我受益良多,也为我此后的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彭老师作为学院院长公共事务繁多,但他始终坚持每周召开课题组组会,悉心指导课题进展,使得组会里每位学生的研究都能够有序推进。彭老师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科研的极致追求,如春风化雨般深深地感染着我,并激励我不断前行。

博一期间,彭老师带我参加了“秦创原量子保密通信场景应用及产业化发展论坛”,我有幸能够近距离聆听量子通信领域多位顶尖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这让我进一步开阔了学术视野,对自己的量子通信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为了更好地在论坛上展示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彭老师带领我一遍遍修改、提升汇报内容。从研究背景到学术内容的精准传达,从整体的逻辑结构到细节的文字表述,彭老师都一一把关、悉心指导。彭老师对待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与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彭老师不仅是我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更是一位温暖而睿智的良师。彭老师常常鼓励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传递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终生。回首每一次的成长、每一次的思维升华,都离不开彭老师教泽广被、身正为范的引领与教诲。在彭老师的悉心教导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探索真理、攻坚克难,更明白了为学和为人应有的坚守与担当。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时刻谨记老师的教诲,笃行不怠、勇毅前行。

【作者简介】曹坚,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严谨治学 春风化雨

高铭阳

赵武老师(中间)与学生们的合影。右四为作者,摄于2025年7月长安校区。


我的博士生导师赵武老师是一位将严谨治学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学者。我们的师生缘分始于本科阶段《数字集成电路原理及设计基础》课程。赵老师擅长将繁复的理论公式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案例,从复杂中提炼本质、由浅入深,使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在赵老师的引导下,我不仅理解了器件设计与系统搭建的底层逻辑,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且持久的兴趣。

赵老师始终鼓励我们“把研究做实,把问题想透”。在我科研初期曾因进展缓慢而陷入迷茫时,正是赵老师耐心的指导让我重拾信心。他带领我从器件的测试数据中捕捉变化规律,并探寻优化策略。每次面谈,赵老师总能精准地指出核心问题,一步步引导我努力解决问题。赵老师不仅在技术上悉心指点,还时常为我推荐优质平台的科研资源,拓展我的科研视野。他常提醒我们:“这篇文献突破的科研瓶颈是什么?对课题组的研究有什么启发?”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也让我始终保持对研究本质的思考与追问。

赵老师不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更是关心学生全面成长的良师。入学之初,赵老师便组织研究生们进行轻松地交流,在温暖开放的氛围中,我们迅速熟络,也逐渐形成了“共同进步、相互启发”的课题组文化。自那时起,无论赵老师处理学院和团队工作多么繁忙,每周研讨会都是课题组的惯例安排。赵老师总会悉心教导,不仅关注研究内容的理论深度与前沿性,更重视我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以严谨而认真的科研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思维训练与实践探索中,引导我们成长为具有较高科研素养的研究人员。

在赵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我不仅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还有机会在海外高校的相关领域顶尖课题组学习交流。赵老师就像我学术旅途中的“导航系统”,不仅指出方向,也不断指引我前进的轨迹。他的严谨与真诚让我深受敬佩,也激励我不忘“系统思维、实证精神”的根本,永攀科研高峰。如今临近毕业,回想起那些与赵老师共度的探讨与沉思的时光非常不舍,仍希望能再多请教一会儿、多学习一点。在求学过程中,能遇到这样的导师,是我最大的幸运!

【作者简介】高铭阳,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