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西北大学师德师风专题网站!今天是:
重要公告:

工作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展播(第十三期)
发布时间:24-10-24   浏览次数:

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历史学院篇

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

刘雪

黄民兴教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心怀对学术的追求和对名师的敬仰,工作八年后我毅然选择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幸运的是我这次如愿成为了西北大学黄民兴教授的博士生。

我对黄老师的了解是未见其人先读其文,因为要学习中东史必读黄老师的著作和论文。黄老师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四十余载,著作出版30余部,在《世界历史》《人民日报》等国内权威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130余篇,主持国家及教育部科研项目7项。黄老师的学术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著作和论文囊括了中东、中亚从古至今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一次通过黄老师关于法国文化方面的讲座,我还惊奇地发现黄老师作为中东和中亚领域的专家不仅能够熟练地用英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表达观点,还能够流畅地阅读法语文献、对欧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黄老师虽已年过花甲却仍然保持着对新理论、新科技等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每天都通过社交平台为师生们分享学术前沿、科技前沿、世界形势的最新动态和宝贵的史学资料。在点滴中积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点,这已经成为黄老师的生活习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就是黄老师的治学之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黄老师在课堂上常说,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就要到实地去看看,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作为世界史方面的专家,黄老师不仅曾在英国和埃及的高校进修,而且曾在法国、日本、沙特阿拉伯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代表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宽严相济,循循善诱。2014年初见黄老师,他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和娓娓道来的答疑解惑,如一汪清泉灌溉着我求知的心田。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黄老师对我们是包容的,鼓励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进行论文选题。无论什么样的选题,黄老师都能给予精准的指导。这源于老师宽广的知识面以及经年累月指导、审阅校内外学位论文和投稿论文的经验积累。从搜集资料到谋篇布局、逻辑推理,黄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疏导论文写作中的瓶颈问题。同时黄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对我们的要求是严格的。在修改我们的论文时,黄老师甚至会对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校正。黄老师指导出了多篇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他所在的团队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我重返校园之际,黄老师专门找我谈话询问我对未来学业、工作和生活的规划,先没有提严格的要求而更多的是对我的鼓励和指导。这无疑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让我有信心重拾科研、开启我的博士学业。而立之年重返校园或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又何其有幸遇到了助我转变人生轨迹的“贵人”。


【作者简介】刘雪,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



规范与创新  良师与益友

田鸿涛

闫伟老师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的闫伟老师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闫老师始终不忘向我们强调“规范”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对于学术规范,闫老师总是将其视作求学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记得刚入学时,闫老师反复强调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为我们讲授每一门课程前,闫老师都会向我们讲解学术规范的应用。当我们撰写论文时,闫老师会提醒我们注意学术规范。不管再忙,闫老师都会逐字逐句地阅读我们的论文,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一页页文稿上留下了闫老师满满的批注,它们象征着闫老师对于学术和学生的热爱,也象征着闫老师在学术研究中臻于完美的态度和追求,这也激励着我在学术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学术研究离不开“创新”二字。在追随闫老师治学的过程中,我时时刻刻能感受到闫老师对于创新的重视。创新从何而来?闫老师的回答是——来自大量的阅读、写作和思考。不止一次,闫老师将学术动态及时转发给我们,将与我们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章推荐给我们阅读,提醒我们多关注学界动态,提高学术鉴赏能力。也不止一次,闫老师将藏书赠与我们,勉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闫老师总是提醒我们,阅读的范围要基于研究方向,也要博览群书,深入思考。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闫老师鼓励我们多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写作促进我们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我们发现学术问题、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跟随闫老师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不断领悟、创新和成长的过程。

面对学术研究,闫老师是严肃认真的,而在日常生活中,闫老师是和蔼可亲的。生活中,闫老师像是我们的一位好友。平日里,无论多忙,闫老师都不忘询问我们的近况,关心我们的身体状况,提醒我们要劳逸结合。每当我们遇到困难,闫老师总是不计回报,全力帮助我们解决。每当我们有好消息与闫老师分享,老师也会在第一时间鼓励和肯定我们,为我们点滴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我们提出的要求,闫老师总是以身作则,面对稚气未脱的我们,他却又充满了包容、理解和关爱。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闫老师付出了心血和努力。那一次次授课、一个个批注、一场场交谈,早已融进了我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滋养着我的心灵。


【作者简介】 田鸿涛,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2023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