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西北大学师德师风专题网站!今天是:
重要公告:

工作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展播(第九期)
发布时间:24-09-20   浏览次数:

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经济管理学院篇

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挂玉兰枝

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研究生  庞雨佳


何爱平老师主持教育部“101”计划《政治经济学》教材统稿暨虚拟教研室工作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在何爱平老师的指导下,我从本科到硕士,已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过了宝贵的六年时光。在漫漫求学路上,我深感有幸得遇恩师教诲,何老师不仅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入理论经济学的大门,更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我们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犹记得,甫一入校,在本科新生专业导读课上,何老师在悉心解答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后,进一步语重心长地建议大家,本科阶段的学习不能满足于修够学分,也不必固守学科界限,而应在日常学习之余,广泛阅读经典著作、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日渐浓厚,何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指导我该如何做好文献梳理的工作,并让我以旁听生的身份提前进入到课题组讨论,使我得以初窥团队科研撰著的全过程,也有机会向师兄师姐们当面请益。本科三年级之后,何老师在鼓励并推荐我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同时,还不断引导我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与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从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巩固和提升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来,从选课到选题再到论文的写作与修改,何老师为我们的成长殚精竭虑,经常牺牲周末和假期的休息时间为学生批改论文、答疑解惑,并尽可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受到何老师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精神鼓舞,我们在撰写论文时也不敢有丝毫懈怠,逐渐养成了耐心细致、务实求真的习惯。

何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每位学生的心田。感谢恩师教诲,指引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传道授业,谱写芳华

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研究生  王璐瑶

马莉莉老师在经济管理学院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致辞


2023年,我来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跟随马莉莉老师攻读世界经济专业的硕士学位。和马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例研会上,她给我们讲述了当前世界与中国所面对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还有学者的博古通今。

在研究生一年级学习的这一年里,马老师的所授所行深刻影响着我。马老师讲课很有自己的风格,她可以将一个事物追溯到生物学细胞学,从不为人知的认知、行为、群体互动入手,层层逻辑相扣,最终推演出容易被认知的复杂世界。这也给我做科研提供了一个行为方式,只有剖析清楚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向外拓展。在研一下学期的《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中,马老师问我们所理解的自由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受限即自由,但马老师说她理解的自由是“识得规律后的游刃有余”。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也将自己的认知提升了一大截——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就业带来巨大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变化,那面对的就是被社会淘汰。也正因此,马老师常说,要融入数字化转型,让我们在校园所学也能与社会所用相接轨。此外,马老师在每年开学给新生召开的第一次例研会上,都会分享科研历程和经验。我深刻记得她教导我们,做科研一是要自圆其说,二是绝不放弃,这两条成为我在科研碰壁时坚持下去的坚强信条。



马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科研上,还显露在生活的小细节里。在和马老师的一次谈话中,我了解到老师从博士后开始坚持每天整理工作和生活要点,哪怕琐事再多也不会忘,这个习惯马老师已经坚持十四年了。这不仅是对每天生活的梳理,也是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的低成本方式。受马老师影响,今年开始我也在坚持记录学习生活要点,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现在马老师除了日常科研任务还有本科、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以及学院的行政工作。马老师对三者的平衡处理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将时间模块化安排得当。此外,和马老师的每一次交流我都备感亲切,我们会像朋友一样分享养生小技巧、讲述身边新鲜事儿……马老师教会我的还有真诚热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孕育满园桃李。在跟随马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广博与系统、问题的聚焦与深入,还有学习的收窄与扩张、为人的守正与分享。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也会谨遵马老师教诲,处理好生存与发展问题,夯实基础,脚踏实地,不辜负老师的期望。